资讯新闻网—提供实时讯息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资讯新闻网
最新文娱 电影网站 装饰装修 灵异事件 特色产业 生活品质 体育竞技 旅游资讯 文化传播 家居建材
时尚生活 军事历史 家用电器 女性健康 军事频道 热门推荐 手机游戏 摄影论坛 热点推荐 农业技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热门推荐 >> 正文

为什么兰科植物濒危(所有兰科都是保护植物吗)

http://www.hljdxbyy120.net 时间: 2023-12-4 资讯新闻网

甘肃林业厅,发现濒危保护植物大花杓兰

甘肃省林业厅日前披露,甘肃迭部林区在海拔2000至2800米的林下灌丛中发现野生大花杓兰,此兰花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

大花杓兰,别名大口袋花,是中国野生兰花中观赏价值最高的一种。原产于中国东北和内蒙古、河北、山东、台湾等地,生于海拔400米至2400米的林下、林缘或草坡上腐殖质丰富和排水良好之地。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也有分布。目前,北方自然分布的大花杓兰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

此次迭部林区发现的野生大花杓兰,花体呈紫红色,花朵直径在5厘米至6厘米间,花两侧对称,花朵好像一个小口、大肚的囊袋,另外两片花瓣向前弯曲,拱卫着丰满圆润的唇瓣,十分珍稀。

大花杓兰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依靠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繁衍种群。由于其寿命长,无性繁殖能力强,自然条件下种群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由于它适生于多种林分构成的生态环境内,森林采伐导致的生境破坏对它产生严重威胁,造成大花杓兰濒危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为经济和观赏目的而进行的大量采挖活动。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甘肃迭部林区近年来的森林资源呈现恢复性增长,森林生态系统逐步稳定,生态状况逐步好转,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群资源越来越丰富,许多原有的野生动物、植物逐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来源:大洋网)

野生兰花在2021年前挖的怎么办

在2021年9月7日前挖的没关系。在2021年的9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终于公布了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新修订的名录比第一批增加了1000多种保护植物,兰花也终于成功“入保”。兰花是兰科植物的通称,属世界性的濒危物种。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兰花资源,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等地的密林深处。随着我国野外调查的持续开展,很多新种兰花被不断发现命名,丹霞兰、二叶兰都属于此类。矮生独蒜兰

尤其是云南省,这里的兰花资源相当丰富,堪称一座“兰花宝库”。2002年,云南高黎贡山地区记载的兰科植物只有230种,到了2018年,被发现的物种就增加到了450种。截止到2020年,我国累计发现的兰花已达1620种,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保育价值。_

野生兰花的困境

在国内,兰花的栽培已有2000多年历史,民间赏兰、植兰的风气盛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兰花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兰花交易量不断攀升,市场供不应求。此时,野生的兰花也开始遭到大规模采挖,以更高的价格流入各地的集散交易市场。由于常年的乱采滥挖,野生的兰花资源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多种兰花相继绝迹。“物以稀为贵”,野生兰花越是稀少,市场价格就被哄抬得越高,各地采花者越是趋之若鹜,反而不利于兰花的保护。

其实,野生兰花本身数量就不多,属于稀有物种。野外的兰花生长在安静、遮光的环境中,对生境要求苛刻,分布零散,不容易被发现。然而,各地村民并没有意识到野生兰花的重要性,相比于务工、务农等重体力劳作,上山寻找野生兰花来钱更快,而且投入低、获益多,很快就成为了不少人的“致富首选”。毋庸置疑,人为采挖已经成为野生兰花最大的威胁因素。近年来,各地为了保护兰花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集中移栽育种、发展人工栽培、加强贸易监管等措施,但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兰花遭遇的生存危机。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花卉公司为了获取一两株少见或者变异的兰花,不惜动用人工上山采挖、收购成千上万株野生兰花。最终,绝大多数兰花都被随意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破坏。剩下的一两株则以天价售出,而且品相越奇特价格就越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畸化。

_

兰花为什么会遭到疯狂掠夺?

这还要从本世纪初的“天价兰花”说起。

兰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民间爱兰者不在少数。随着野生资源持续减少,市场价格因炒作而不断飙升。最夸张的是在2006年,一株兰花被卖出了2000万元,这是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天价兰花一经爆出,随即引发了全民热议,甚至还惊动了央视媒体。据调查,当年一株品相较好的兰花苗就能卖到200多万元,中档的兰苗叫价50~80万元,普通的野生兰也能卖到10~20万元,行业定价堪称疯狂。正因如此,采花者才不惜远途跋涉,常年游荡在深山密林中,背后往往是金钱的诱惑。售卖兰花的经销商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说辞:精品兰花的培育需要十多年时间,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品兰花可遇不可求,出现率很低;兰花就像艺术品一样,是无价的。而兰花的交易价也没有市场规范,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理论上不存在上限。不过,兰花的价格泡沫并没有持续太久,2007年便开始破灭,整个兰花市场也趋于冷静。时至今日,天价兰花已经一去不复返,兰花品种鉴赏的知识开始在民间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理性头脑,一些山区的野生兰花种群正在逐步恢复。

_

过去30年里,保护兰花到底有多难?

若从90年代算起,兰花陷入生存困境已有30年之久。国内专家早在90年代初就呼吁保护兰花,提出了就地保护、异地保护、立法保护等多项措施,但一直得不到响应。

1999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公布,兰花却遗憾落选。此后长达22年的时间里,兰花的保护主要以民间的自发保护为主,但缺乏立法支撑始终是最大的“痛点”。换句话说,兰花在过去并非明面上的保护植物,这就使得执法人员陷入了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即便执法者当场发现了有人盗采野生兰花,在法律上也不能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对采花者实施处罚。时隔22年,在2021年的9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终于公布了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新修订的名录比第一批增加了1000多种保护植物,兰花也终于成功“入保”。这意味着从今往后,如果再有人以牟利为目的采挖兰花就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很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要注意,重点保护植物也不能随便移栽,该行为同样具有破坏性,过去曾有人以身试法,结果被法院定为“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罚款和坐牢一样都没少。采挖野生兰花该如何量刑?可参考我国《刑法》第344条的相关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_

我国为什么要禁采兰花?

把兰科植物(兔耳兰除外)全部列为保护物种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兰花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药用价值。其一,兰花天生具有“稀有属性”。

兰花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植物之一,其种子的萌发离不开共生真菌的辅助。与兰花共生的真菌有10多个属,包括伏革菌属、层孔菌属、干菌属等等。这些共生真菌对气温、光照、湿度等生态因子有很高要求,这就使得兰花植物的繁殖条件受到了很大限制,非常稀有。

其二,兰花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兰花和真菌、昆虫以及其他植物关系密切,是热带、亚热带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野外的兰科植物灭绝,必然影响到多种授粉昆虫的生存,导致食物链断裂,其他间接相关的植物、动物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走向消亡。生态系统环环相扣,人类在这场变化中也难以独善其身。其三,兰花对环境变化很敏感,人为影响强度高。

兰花是一种娇贵且脆弱的植物,对湿度反应敏感,空气干燥时容易出现焦尖、枯死现象。而在过去30年里,广东、云南、台湾等省份乱挖滥采现象猖獗,各地毁林开荒、工程建设对兰花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些都不利于兰花的资源保育。总结

兰花是我国重要的珍稀植物资源,需要大家共同保护。如今,我国虽然将兰花列为了国家保重点保护植物,但民间的偷采盗挖依然是个不小的威胁,这需要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敢于监督举报,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同时,关于兰花的科普宣传也应该加大力度,让公众更加了解兰花,提高保护意识。只有人人都做到了自觉保护,兰花资源才能逐渐恢复,真正回馈人类!

兰花是国家几级保护植物?

野生兰科植物的所有种都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中国兰花的茎很短,高度约为2-3厘米,膨大多节,称为假鳞茎,其开头因种类不同而异。常见的有圆形、柱形、扁球形或卵圆形等。每节着生一叶,茎外均被厚实的角质层所包裹。假鳞茎的主要功能在于储藏水分和养分,有一定抗旱作用。但若盆上过湿,很快发生腐茎和烂根。只有充实饱满的假鳞茎才有潜伏芽,可用于繁殖新苗。

扩展资料:

兰花种植注意事项:

在兰花生长的旺季,肥料一定要跟上,主要是使用氮肥为主,可以使兰花萌发出更多的新芽,为开花的时刻养精蓄锐。大约半个月左右,可以施加有机肥液一次,或者是施加发酵过的有机肥。再花芽分化以后,需要改用磷钾肥,这样根系生长会很健壮,开花是预料之中的事。

冬季要注意防寒,地生兰抗寒性强,洋兰类则要求越冬温度较高,应及早移入室内或用塑料棚防寒,以免受冻,室温最好保持在10~15℃,室内养护应注意通风。入春气候逐渐转暖,呵逐步将兰花移至庭院或阳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花

植物濒危灭绝的原因

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我们大致归纳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使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态环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94%、香港97%、斯里兰卡83%、印度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生态”一词原本就是来源于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岛屿上无处迁徙的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秘的、体大如猫的指猴)。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设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二)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牙、犀牛角、虎皮、熊胆、鸟的羽毛、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竟然成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大屠宰场。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啊,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根本利益(失去生命、甚至遭受灭族灭种之灾),暴殄天物,伤天害理!

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其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旅鸽曾是北美随处可见的鸟类,几十亿只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在一百多年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41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的时候,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数的鸟儿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着自责与忏悔:“旅鸽,作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为动物物种树碑立传,是人类生态伦理的启蒙,是人类尊重其它生命形式、承认动物生存价值和生命尊严的开始。只有当人类把动物、植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同胞的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麋鹿苑中辟建“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三)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带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达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的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从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十五世纪欧洲人相继进入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都把这里作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

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一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一只动物灭绝了一种物种。

(四)环境污染

1962年,美国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泄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在大范围地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线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野生动物作为环境质量的标志物,表现出的极度衰减,呈现给人的“寂静春天”,正是生存环境变得日趋恶劣的警告。只有多样性,才具稳定性,人类肆无忌惮地毒杀异类,使丰饶的大自然走向单调和沉寂,无异于饮鸩止渴。

(五)宇宙的影响

据外国媒体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以及银河系自身的运动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5.5亿年里,平均每隔6200万年地球上就会经历一次物种的大灭绝。虽然人们对于物种的大灭绝提出了解释,包括火山喷发、彗星撞地球以及海平面的变化等等,但是对于这种周期性的灭绝现象都没有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而最近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地球物种的大规模灭绝的周期与太阳系偏离银河系中心的周期有着近乎完美的巧合。Melott说:“当太阳系偏向于银河系北面时,就对应着物种的大灭绝。”

在这些周期间,其中包括一些从化石记录上可以发现的大规模物种灭绝时期,地球上都对应的遭受了高强度的宇宙射线。研究人员称,这种宇宙射线或许能通过引起气候变化或基因突变等方式导致物种大灭绝。

我们的太阳系穿越圆盘状银河系的复杂周期大约需要2.25亿年。而整个银河系圆盘又在围绕它的热气中心以每秒200公里的速度运转。银河系的运转不像飞盘而是扁平的。新的理论认为,银河系的北面或前面与其周围的热气摩擦时就会产生宇宙射线。当太阳系上升到银河系上方时,正好与射线源更接近,这样我们的地球就遭受到了更强的宇宙射线。在银河系中心时,太阳系受到强大磁场的保护,但一旦离开了这个中心这种保护就被大大减弱了。

不过,研究人员也承认,他们的模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物种灭绝现象。例如恐龙的灭绝,就与6200万年的周期不一致。目前,太阳系已经穿过了银河系的中间,正处于上升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将暴露在更强的宇宙射线中,也许就会带来下一次宇宙射线引起的物种大灭绝,不过这也要等到1000万年后。

另外,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也很可能使生物灭绝。

此外,还有一个地方也有

中国稀有兰花主要生长在那个保护区

中国稀有兰花主要生长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作为植物界种类最丰富的家族之一,可在地上或树上、石上生长,从而成功地生活在地球几乎每一种栖息地。

因此,兰科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可以说保护兰科植物也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兰科植物多为珍稀濒危植物,许多物种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2005年,我国成立了以兰科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雅长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境内,保护区内兰科植物多达173种。

雅长保护区在加强兰科就地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了野外兰科植物的本地调查。

天贵卷瓣兰、雅长无叶兰等五种兰科新种以及在自然界消失80多年的贵州地宝兰,在雅长保护区被首次发现和再次发现,都引起世界植物界的广泛关注。

贵州地宝兰是在1921年德国植物学家在贵州的罗甸县发现的新物种,就是以罗甸县地名命名的贵州地宝兰。

从1921年到2006年,重新在雅长保护区发现了这个物种,说明以前消失了80多年,科学家才在自然界发现这个物种,这对我们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

植物界最大的科是菊科还是兰科?

!!!兰科!!!

兰花是植物界最大的一个科、闻名于全球。

兰科是世界性的大科,总共两万多种,几乎每种兰花都很漂亮,都具有观

赏价值,这在植物中是很少见的。中国兰花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的陈心启教授介绍,正因为兰花有很高观赏价值,国际上一株名贵兰花

卖到上万美元的价格,个别甚至卖到百万、千万美元的天价。兰花国际贸易的

活跃导致国内野生兰花地下交易猖獗,造成了野生兰花资源的毁灭性破坏。目

前,观赏价值较高的兰科种属80%都处于濒危状态。在我国兰花资源丰富的地

区,非法兰商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成批收购野生兰花,在这上万公

斤的兰花中只要挑出个别珍贵品种就可卖出每株上万元的高价,剩下的被抛弃

在路边,这对野生兰花无疑是一场浩劫。

郑州哪家医院看癫痫好

最好癫痫病医院

最好的儿童癫痫病医院

哪家医院看癫痫病

天津癫痫病专科医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8 http://www.hljdxbyy120.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